资源导航

【读书】游戏改变教育

110次浏览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admin更新于2021-09-06 09:08:22

11.0 MB

类型:培训

Tags:

资源简介:

【读书】游戏改变教育——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读书】游戏改变教育

关于作者

作者格雷格·托波是《今日美国》资深教育记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斯宾塞教育奖学金得主。

关于本书

作者写作本书的出发点,是美国教育系统涌现出的诸多问题,比如,三分之一的高中毕业生在余下的一生中都不会再阅读任何书籍;学校教育不够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到厌倦。这本书对老师、家长和学习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也会激励所有的游戏玩家,让玩家成为学习者。

核心内容

电子游戏真的可以颠覆现代的教育模式,解决教育难题吗?美国的教育实验具体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了解和思考,它关系到教育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为你讲的书,名字叫《游戏改变教育》。这本书探讨了一个问题:教育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开始讲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请你跟着作者一起到美国的一所学校里看看。上课铃响起,一群六年级的学生走进教室,老师开始点名,但是没有要求学生回到座位上。教室前面挂着一台平板电视,连着索尼PS3,正在加载游戏。几分钟之后,一个学生拿起手柄,玩了起来。很快,几个同学围过来,在旁边给他出谋划策。那位老师呢?她只是站在旁边,观察他们。

看到这一幕,你心里会怎么想呢?我估计,有些人会接受不了,觉得这位老师太不负责任了。上课怎么能打游戏呢?

实际上,这位老师让学生玩游戏,不是因为她不负责任,而是因为她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书名说的游戏改变教育”。不只这位老师,在今天的美国,很多老师都在尝试把电子游戏和游戏理念引入课堂。

在一些家长眼里,电子游戏或许是学习的天敌,但在这些美国老师眼里,电子游戏却是学习的帮手。在他们看来,电子游戏和近千年前出现的书籍、近百年前出现的电视一样,是一种中性的媒介,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成为好用的教学工具,甚至解决现代教育的难题。

这本书的作者叫格雷格·托波,是一位资深的教育记者。他一直关注美国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那些尝试突破传统、改变现状的教学实验。他发现,很多教学实验,都引入了电子游戏,用游戏来改变教育,已经成了一种新趋势。教师、学校、科学家、游戏设计师、国家机构和慈善机构,都参与到这股潮流中,投入了上亿美金,取得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成果。

如今,电子游戏早已经不是一个小众的爱好,而是大众的娱乐,我们对游戏的态度也越来越宽容了。但是,用电子游戏来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在很多人看来依然是个大胆的观点。电子游戏真的可以颠覆现代的教育模式,解决教育难题吗?美国的教育实验具体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了解和思考,它关系到教育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今天的解读,我就从这两个问题出发,跟你分享书中的观点。

第一部分

首先,请你回想一下,你体会过那种沉迷游戏的感觉吗?

作者在书里跟我们分享了他沉迷游戏的一次经验。一天,作者正在海边度假,可他完全没有到海滩上玩,而是一直倚在床上,玩一款iPad游戏。到了第50关,他怎么也玩不过去了。他尝试了一遍又一遍,废寝忘食,甚至错过了一场重要的比赛。

一款简单的小游戏,为什么好像能把人的魂勾走一样,让作者欲罢不能呢?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好玩啊。那你有没有想过,学习为什么不能像电子游戏一样好玩呢?

这个问题,很像是小孩的异想天开。学习当然不好玩,因为学习本来就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有用。从小到大,老师和家长就告诉我们,要乖乖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哪怕课堂有些无聊;回到家,要完成作业,哪怕作业很枯燥。这样,我们才能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好玩的电子游戏,在有些人眼里甚至像数字毒品,占用了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还会让人变蠢。

仔细想想,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学习和游戏是两回事,是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了现代学校教育。这个模式发展到今天,不过才一两百年。在19世纪,学校是很先进的教育模式,它注重效率和标准,能培养合格的工人。但是,差不多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对人才的理解早就变了,学校教育却几乎没有什么进步。每天听本书里很多谈教育的书籍,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来看,教育不是一直都是今天这个样子,也不用一直这样下去。

那么,教育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呢?

作者认为,未来,教育会把学习和游戏合二为一,因为学习和游戏,本来就是一回事。

玩游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进化机制,它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生存技能。很多动物,包括人类在内,在幼年时都会打闹,这种打闹游戏,其实就是在学习,是要为将来生死攸关的打斗做准备。这样看的话,学习和游戏,不就是一回事吗,只是文明社会越来越精细的教育模式,把它们强行区分开了。

作者在书里还引用了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佐证这个观点。这些成果告诉我们,我们在玩游戏和学习的时候,大脑的反应是一样的。

一旦做了对生存有好处的事,大脑就会奖励我们,分泌让我们感到愉悦的物质。在思维层面,为了避免危险,我们需要记住危险信号。比如,蛇有危险,我们必须记住蛇的特征,下次遇到才能赶快躲开。这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要在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这个时候,大脑会奖励我们一点内啡肽,所以思考让人快乐。其次,在身体层面,我们不得不奔跑,才能捕猎食物,有时候还不得不冒险。大脑也会为此奖励我们,分泌多巴胺。这就是为什么长跑会让人进入一种喜悦的状态。第三,在情绪层面,遇到危险,保持冷静,活下去的概率才更大,这时候,大脑会制造血清素,告诉我们不要慌张”。很多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主要成分就是血清素,也有人管它叫幸福分子”。

大脑利用这些物质控制我们,让我们感到愉悦,我们才甘愿下苦功夫,学习捕猎、采集、战斗的技巧,学会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这套机制,可以看作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学习心智系统”。

现代人,就算不需要再学习捕猎、采集和战斗,这套学习心智系统依然在发挥作用。我们做登山、滑雪这样的运动,是在模拟捕猎;有些人收集古董、有些人收集贴纸,都是在模拟采集;我们会下象棋、下围棋,是在模拟战斗。我们做这些事情,大脑同样会启动学习心智系统,奖励我们。而这些事,既可以说是学习,也可以说是游戏。

近年来的新研究还告诉我们,我们甚至不用真的去做什么,只是阅读关于捕猎、登山、踢球、下棋的事情,大脑就能产生同样的反应。这种状态叫假信”。假亦真来真亦假,我们的大脑不会刻意区分,某个体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有人说,讲故事是最原始的教育,也是因为假信的作用。

说到这里,你可能也想到了,只要进入假信的状态,就可以开启千万年演化而来的学习心智系统。电子游戏,不正是一个让人进入假信状态的理想工具吗?电子游戏的本质,是精心设计模拟场景。我们可以在严格的框架中,尝试各种可能,得到稳定、有效的即时反馈。而且,在游戏里,失败的成本几乎为0,可以无限地尝试下去。举个例子,你可能也玩过《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它的规则是用弹弓发射小鸟,打对面的小猪。每次发射的时候,玩家都能看到一条缓慢的弧线。这条弧线就是游戏设计者专门设计的。有了这条弧线,玩家就可以根据反馈,不断尝试,实验不同的轨迹,看哪种能一击命中。再比如,在《超级马里奥》这个游戏里,最基本的设计就是按下按键A,马里奥会跳到空中。表面看,就是简单的物理运动而已,但是玩过的人肯定知道,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按键的时间长短,其他的操作,都能改变马里奥跳跃的高度、速度、弧线等等。设计者宫本茂就是想增加跳跃的复杂性,让玩家通过控制跳跃,来完成各种任务。这样,游戏才会更好玩,玩家的体验感也更好。

所以作者说,电子游戏是大脑理想的健身房”。它很有可能是一种比书籍和影像更理想的教育方式。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观点太超前了,别说电子游戏了,现在,就算是把计算机用在教育上,我们做得都不够到位。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教育学家说过,学校可以用机器设置程序来教学,因为机器可以提供即时反馈,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这方面的尝试,进展一直很缓慢。就算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今天,在学校里,计算机好像也只能打打杂,没有带来实质的改变。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被计算机改变,但是在教育问题上,一百多年定型的方式,却一直都没变。

教育怎么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呢?机会,或许就在电子游戏。作者说,计算机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就是人类想要玩耍的冲动。年轻的计算机工程师,刚刚接触有显示器的大型计算机,就是开始制作游戏了。最早的电子游戏,在1958年10月诞生。在一场科学大会上,一位物理学家想要活跃一下气氛,就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没想到,科学家同行玩得非常起劲,第二年的大会还保留了这个项目。后来,有人受到这个小游戏启发,制作了一款电子游戏,叫《太空大战》。这个游戏太受欢迎了,甚至成了当时电脑上的预装软件。越来越多聪明的年轻人,为《太空大战》而疯狂。其中有个人叫布什内尔,他受到启发,想做出比《太空大战》更简单、更好玩的游戏。自己尝试失败之后,他决定雇用一个年轻人来帮他完成这个梦想,那个人就是乔布斯。

乔布斯邀请他的朋友沃兹尼亚克一起,开发了一个叫《打砖块》的小游戏,就是用滑动挡板接住小球,来打屏幕上方的砖块,我估计你一定也玩过。沃兹尼亚克后来说,就是在他们俩不眠不休,赶制这款游戏的时候,他第一次想到要创造彩色电脑显示器。10年之后,他们两个人开发出了苹果电脑。

随着电子游戏的发展,游戏设计师和喜欢游戏的老师不约而同地意识到,电子游戏或许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这个潮流的领军人物,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吉姆·吉。他说,游戏设计师和学校老师,面临的挑战其实是一样的。他们都想让用户学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难度很高,而且需要不断练习。相比之下,游戏设计师似乎做得更好。

比如说,在美国的阅读教育上,一直有一种争论,就是用哪种方法学习阅读更好。教育工作者忙着争辩,到底是自然拼读好,还是整体认读好,吉姆·吉却发现,任天堂开发的游戏《Pokemom Go》效果更好,孩子们从游戏卡牌上,不知不觉就认识了几百种生物的名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电子游戏不是教育的敌人,相反,它是教育难题的解决方案。当然,不是所有游戏都能帮助学习,有些休闲游戏,确实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因为它们建立在简单的刺激-反馈”机制上。但是,精心设计的电子游戏不是这样。好的游戏不会奖励漫不经心的尝试、不假思索的重复,或者像笼子里老鼠那样的条件反射,它只会奖励持续的练习、不懈的努力和冒险的精神。这些游戏让我们专注手头的任务,允许我们在失败之后反复尝试,把失败看作迭代。那些享受游戏的人,不是因为游戏让他感到放松,能够暂时逃避现实,而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艰难的乐趣。艰难的乐趣,就是接受挑战,克服困难之后,大脑给我们的真正的奖励。

第二部分

未来,教育会把学习和游戏合二为一,作者这么说,听起来很美好,但想归想,怎么才能实现呢?

开头说了,目前所做的尝试都还在实验阶段。作者作为一个观察者,他写这本书,是为了展示各种可能性,为后来的人提供参考。在书里,他讲了几十个案例,有些人设计适合孩子的教育类游戏,有些人努力推动让市面上的游戏走进校园,还有些人借鉴游戏机制来组织学科竞赛……这些案例就像是一群人一起进攻一个山头,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努力到达目的地。如果做出概括,我们可以说,他们的尝试,都是要把日常的学习本身精心设计成游戏,用书里的术语说,就是把现实生活转化到游戏所构造的独特世界魔圈”中。在解读的过程中,我参考了吉姆·吉的《游戏改变学习》和一本讲游戏设计的书《体验引擎》,结合书中的案例中,为你提炼了三个可以借鉴的思路:第一是提供即时反馈;第二是设计虚构场景;第三是创造私人意义。

很多学生觉得上课没有意思,是因为课堂教学的反馈不足。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都立刻做出反馈。所以,把学习游戏化,我们首先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给学习行为即时反馈,方法就是把学习规则转化成游戏规则。

有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叫《课堂争霸》的游戏,把课堂规则转化成了游戏规则。完成课程任务,比如答对问题,会获得经验值;做错事情,比如迟到,会失去经验值。经验值可以用来兑换某些特权,像上课吃零食、听音乐,甚至延长考试的时间;失去的经验值太多,就得接受惩罚。

这个游戏的基本逻辑很简单,就是奖励正确的行为,惩罚错误的行为。这套逻辑,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现在很多的教育软件、健身软件都是这样,上完一节课,做了一套练习,可以获得经验值。但是,很多这样的软件,我们用一段时间就放弃了,好像效果也没有那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没有用好奖励。我们知道,外在奖励有时候会降低甚至扭曲内在动机,所以,游戏中的奖励最好能跟游戏行为保持一致。换句话说,要奖励玩家本来就想做的事情。如果打怪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金币,打怪的乐趣也会降低。《课堂争霸》有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奖励,学生可以用经验值来兑换随机事件”,也就是出人意料的事情,比如冬天上课,突然要求老师敞开教室所有的窗户。这个规则,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像这样的恶作剧,是他们本来就想做的事情。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上学的时候有这个权利,在课堂上可以突然搞怪,要求同学和老师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这个游戏是不是变得更好玩了呢?这款游戏推出不久,迅速拥有了7.5 万名用户,来自50个国家。用过这个游戏的老师都觉得它的效果很好,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建设性的、合作性的课堂行为。

对于学校教育,还有一种常见的批评,老师总是在讲抽象的原理、概念、方法,不利于记忆和运用。如今的很多老师也会努力用讲故事、设计任务等等方法,把抽象的知识放到具体的场景里。在这方面,游戏明显能做得更好。我们刚才说了,游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模拟场景。在游戏里,任何抽象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虚构,成为玩家可以亲身体验的东西。

书里提到一款游戏叫《美国任务》,是一个学习美国历史的角色扮演游戏。玩家进入游戏,会化身成一个身处美国历史关键时刻的少年,比如1848年美国南方种植园里的女奴露西。然后,玩家必须完成特定的任务,露西的任务是逃出种植园,到北方去。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里面有丰富的历史细节。玩游戏的过程中,玩家就像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时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那段历史方方面面的信息。

这就是虚构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个爱玩游戏的人,这个道理,你估计早有体会。玩游戏的时候,游戏里的道具、场景、事件,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用刻意去记、去背,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能从航海游戏里,学到大量有关船只和地理的知识;能在《魔兽世界》的交易中,学到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果这些知识不靠谱,怎么办呢?实际上,大型游戏背后,都有非常厉害的专家团队来把关。《美国任务》也一样,为了让历史细节禁得起推敲,每个月,游戏设计者都会请历史学家来审核游戏里的细节。

听到这里,不知道作者有没有说服你,电子游戏确实正在改变教育,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高效。但是,作为一名家长,我心里还是有些迟疑,电子游戏或许有些帮助,但是,游戏玩多了,会不会削弱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呢?最常见的担心就是,孩子花了太多的时间玩游戏,根本不看书了 。据统计,21岁的美国青年,平均的阅读总时长还不到玩游戏总时长的三分之一。长远来看,下一代的阅读能力很可能越来越差,甚至不会阅读了。

强迫孩子阅读,也没办法改变这个现状。作者说,自己的女儿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从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就有意识在培养她阅读,但是,女儿长大之后,依然很少读书。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他认为,关键在于让孩子自己找到阅读的意义,这个目标可以靠游戏来实现,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个思路。游戏和小说、电影很不一样,它虽然也讲故事,但是对每个玩家来说,他们在同一个游戏里经历的故事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是把小说的情节打散扔到地上,每个玩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决策来重新组合。玩家最终完整的体验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创造的故事,他会从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意义。

书里提到一个游戏叫《图书馆探秘》。在这个游戏世界里,有一座隐秘的图书馆,里面有一千多部书籍,都是真实世界里的名著。这些书放在图书馆里无人问津,但是如果很久没有人阅读,书里的角色就会死去。图书馆背后有一个神秘的图书管理员组织,他们负责保护这些书,避免不懂阅读的人污染它们,确保只有真正有悟性的人,才能接触它们。

游戏的玩家,就是有悟性的人。玩家需要了解角色、了解情节,他认识的角色越多,阅读的书籍越多,就会越强大,才能保护这些书。玩家跟游戏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个独立的事件,游戏过程中,事件会按照玩家的玩法组合,形成他的独特故事。所以玩这个游戏,就是在书写自己的阅读故事。可以想象,打完这样的游戏,玩家肯定会喜欢上里面的角色,也会对情节产生感兴趣,这不正是阅读起点吗?

对书来说,可怕的不是误解,而是漠不关心。只要孩子们能被汤姆·索亚的个性吸引,迷上凡尔纳那个充满工业美感的世界,阅读离他们还会远吗?游戏的作用,不是替代阅读,而是给孩子们一种初尝阅读乐趣的新方式。

电子游戏能给教育带来的改变,还有很多。作者在书里还提到了在人格培养,心理健康等等方面,电子游戏也能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比如,在游戏中建一个化身”,其实就是塑造更理想的自己,能帮助孩子探索自我,找到自我认同感。这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再比如,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担心有些游戏攻击性太强,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但实际上,玩有攻击性的游戏可能反而是一种释放,减少孩子在生活中的攻击性。

我们总是说,科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的改变,但是当科技来了,又总是对它充满怀疑。今天我们说电子游戏会耽误学习,再往回看,我们也说过看电视会耽误学习,就连黑板,都曾经受到一些老师的抵制。冷静下来想想,道理其实很简单,媒介和工具从来都是中性的,它们能做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们。

这本书,就讲到这里。听完这本书,很多家长可能还是会有些担心,毕竟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确实是因为玩游戏,影响了学习成绩。但是,我们退一步看,今天,想要阻止这些孩子玩游戏,几乎不可能了,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与其把游戏看作洪水猛兽,不如坐下来,陪孩子一起玩,帮他找到游戏和真实生活之间的平衡,避免沉迷其中。更重要的是,在游戏里,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经历失败,感受他的成长和变化。电子游戏也给了家长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成为孩子真正的伙伴。

如果你有孩子,你会陪孩子玩电子游戏吗?

.。。。。。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本月排行

  1. 1【人格心理学】致独特的你:人格心理学40讲

    1.40 GB

    302次浏览

    人性心理

  2. 2【A视野】财富训练营【2023年度】《战争周期 • 颠...

    587 MB

    305次浏览

    金融财经

  3. 3【汤小小】故事写作班

    659 MB

    303次浏览

    行业培训

  4. 4【施琪嘉】依恋理论

    867 MB

    303次浏览

    人性心理

  5. 5【施琪嘉】客体关系理论与技术 现场课程录音

    321 MB

    303次浏览

    人性心理

  6. 6【施琪嘉】精神分析入门60讲

    1.42 GB

    302次浏览

    人性心理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