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讲人简介:
吕立新,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理事、研究员,河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文化部《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项目负责人,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2007年被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授予“突出贡献奖”。
内容简介:
徐悲鸿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徐悲鸿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出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末时期,他的人生命运与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历史相交织,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渗透于作品之中,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影响深远。
少年徐悲鸿的生活如同千千万万的中国普通农家少年一般,在坎坷困顿中挣扎,充满了艰辛与无奈。父亲的启蒙为徐悲鸿打开了艺术的大门,然而,从走街串巷的乡间画师到驰名中外的大艺术家,中间却隔着千沟万壑的无限艰难。在二十世纪初,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已是驰名中外的繁华都市,这里充满机遇与挑战,是冒险家的乐园,更是年轻人梦想中的天堂。然而徐悲鸿两赴上海却草草收场、黯然回乡。天欲将降大任,却让徐悲鸿在困苦中煎熬了太久,纵然遇到百般磨难,不变的是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众所周知,徐悲鸿以画马闻名天下,漂泊于上海的青年徐悲鸿还未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那么,此时他的画马水平如何?他的路究竟在何方呢?
从今天起,书画鉴定专家吕立新将带我们一同走进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人生。《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一集《艰难求索》。
01 艰难求索
徐悲鸿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徐悲鸿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他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书画鉴定专家吕立新将带我们一同走进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人生,敬请关注《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一集《艰难求索》。
02 命运转机
徐悲鸿出身于江苏宜兴乡间的草根之家,绘画的技能既是天赋,又得自父亲的家传,家庭的贫苦让徐悲鸿自幼饱尝辛酸。但他志存高远,对艺术挚爱且执着。为了追求理想,十几岁的徐悲鸿只身从家乡四赴上海,一次次鼓起勇气,却又一次次黯然神伤。在无数次失败、尝尽了世间冷暖之后,徐悲鸿终于有机会叩开大学的校门,然而即将开启新生活的徐悲鸿,结识的一位人物却从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清末著名的人物康有为。
康有为先生为今天中国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他在晚清倡导“变法”与“保皇”的政治主张,剥离政治的纷繁复杂,康有为在清末与民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徐悲鸿不过是个刚从乡下进城的孩子,一介鸿儒和一名草根,一幅《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暗藏着他们之间极深的渊源,这是怎么回事呢?书画鉴定专家吕立新做客《百家讲坛》,敬请关注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二集《命运转机》。
03 越洋逐梦
徐悲鸿从幼时起便崇尚西方美术,一心想赴欧洲学习正宗的西画,幸运的是年轻的徐悲鸿遇到了康有为、傅增湘以及蔡元培等多位恩师,在他们的帮助下,1919年,二十五岁的徐悲鸿以北洋政府公派留学生的身份,携妻子蒋碧微远赴重洋,踏出了赴欧洲学习的第一步。此时的欧洲刚刚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百废待兴,那么一个陌生的东方学子将会在此有怎样的境遇,迎接徐悲鸿的是怎样的人生呢?
至徐悲鸿留学欧洲之时,中国经历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已是国力空虚、百病丛生。一个来自西方人眼中贫穷蛮荒国度的留学生,漂泊于异国他乡,自有着今人难以体会的苦楚。但幸运的是,徐悲鸿对艺术热爱且执着的精神,得到了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的亲睐,那么,徐悲鸿将开始怎样的学画生涯呢?
对于人类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变革是明显而迅速的,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有些遥远,甚至是虚无的。但纵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乃至一种文明的复兴,文艺的复兴莫不是其先行者,艺术肩负着启迪民智,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二十世纪初,西方美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锐意改革的徐悲鸿此时却选择了传统而保守的写实主义,这是为什么呢?
艺术虽无国界,艺术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徐悲鸿在欧洲刻苦求学西画技法,但心中却时刻关怀中国画的发展与未来,师夷长技,却以自强。徐悲鸿自幼研习国画,他对中国画积年养成的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同时在欧洲的学习又开阔了他视野。最终,他把写实主义引入中国,并身体力行全方位倡导中国画的改革,使中国画自此开创全新格局,筚路蓝缕,功不可没。徐悲鸿留学欧洲八年,此间他的学习成绩如何,他为对他寄予厚望的国人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
书画鉴定专家吕立新做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三集《越洋逐梦》。
04 画坛伯乐
1927年,三十出头的徐悲鸿已经在欧洲留学了八年,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画坛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影响,此时的他正值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但徐悲鸿毅然回归祖国,成为二十世纪最早学成归国的“海归”之一。带着新思想新主张的徐悲鸿,开始了国内的新生活,在他归国之初,一个人的出现让徐悲鸿看到了中国画坛新的希望,并直接改变了之后数十年中国画的教育与人才培养,这是怎么回事呢?
徐悲鸿与蒋兆和先生所创立的“徐蒋体系”,把写实的方法融入意象文化理念之中,体现了以中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术主张,对后世中国美术特别是人物画的教育与创作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被中国学子奉为圭臬。徐悲鸿先生一生有众多弟子,其中有一位一生追随徐悲鸿的脚步,不仅在绘画上得到恩师的亲传,并最终继承了他的衣钵,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徐悲鸿与齐白石是近代中国画坛最为著名的两位画家,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画的形象与符号。两位艺术大师之间年龄相差三十余岁,而且各自的人生轨迹与艺术道路截然不同,但徐悲鸿与齐白石却是有着最真挚情谊的忘年之交,高山流水、谓为佳话,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作为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并没有醉心于功名成就,或是躲进书斋不问世事,而是肩负起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发现美术人才的重任,他积极奔走,数年间辗转于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有多位后来名扬海内外的大画家,最初就是经由徐悲鸿先生提携与推荐的,那么画坛伯乐徐悲鸿究竟发现了多少隐藏在民间的“千里马”呢?
书画鉴定专家吕立新做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四集《画坛伯乐》。
05 复兴之声
1927年,学成归国的徐悲鸿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与改良中国画的远大理想,开始了国内的新生活,当年的翩翩少年,现在已是小有名气,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了,徐悲鸿受聘担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不仅有了施展艺术才能的平台,更有了培养美术人才的基地。归国后的徐悲鸿在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之余,自己的艺术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民族危亡、百姓疾苦,徐悲鸿用他手中的画笔为民请命、奋力呐喊,此间,他创作了大型历史主题油画《田横五百士》和《傒我后》,在展出后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中国美术复兴的第一声”。
巨幅画作《田横五百士》的尺寸为3 .49米长,1 .97米高,是徐悲鸿学成归国后的第一件大型油画作品,也是他历史题材绘画的开篇。在创作之前,徐悲鸿曾对画面上的人物模特逐一画了精确的素描稿,今天我们仍能在这些素描稿上,看到大师饱含深情的笔触。徐悲鸿把自己和家人的形象留在了画作上永远流传,是表达自己崇尚田横节义、呼唤民族精神的最好方式。在《田横五百士》之后,徐悲鸿接着又创作了一幅巨型油画《傒我后》。、
《傒我后》取材于五经之一的《尚书》,原文为:“傒我后,后来其苏”,表达的是人民不堪夏桀的暴行,而盼望商汤大军的解救。《傒我后》的尺寸为3 .18米长,2 .3米高,自1930年开始创作,完成于1933年,其时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侵略中国,徐悲鸿想借此抒发被压迫人民渴望得到解救的愿望。
在当年,《傒我后》和《田横五百士》一起高悬于南京中央大学礼堂,其壮阔的画面、深刻的寓意,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这两幅作品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时至今日,仍无声地传达着对民族精神的呼唤。徐悲鸿是融会中西绘画之长的大艺术家,在他留洋归国后,他不仅创作油画作品,同时对中国画的探索仍同步进行,《九方皋相马》就是其代表作,那么,这幅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百家讲坛》邀请书画鉴定专家吕立新,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五集《复兴之声》,敬请收看。
06 抗战岁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和《傒我后》等一批作品的完成和展出,徐悲鸿的名气和影响力大增。1933年至1934年,徐悲鸿同其他中国艺术家一起,应邀前往法国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取得巨大成功,随后游历意大利、德国以及前苏联等地,并举办画展,宣传中国传统绘画。徐悲鸿和他的同仁们,用展览打开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绘画艺术的大门,并以全新的姿态展现了中国艺术家的风貌。从欧洲归国后,随着国内局势的吃紧,徐悲鸿先后奔赴广西和重庆。
广西和重庆都是徐悲鸿人生中很重要的地方,从桂林山水到嘉陵江畔,他在此间不仅留下了许多名作,更积极开展美术教育。在艰苦的抗战岁月,身处后方的徐悲鸿,与当时中国许多有良知的文人学者一样,坚持教书育人,发展教育、救国救民。随着战争的加剧,国难的深重,徐悲鸿独自前往新加坡举办赈灾画展。在新加坡,徐悲鸿受到了明星般的礼遇,甚至连当时的新加坡总督汤姆斯也邀请徐悲鸿为自己画像。徐悲鸿积极办展画画、筹集经费,一个手无寸铁的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身体力行地支援着抗战。
徐悲鸿先生一生奔波,为了学习西方美术,他曾负笈东瀛、留学欧洲,为了支援抗战,他辗转国内,独下南洋。在他的旅程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印度。
游学印度是徐悲鸿人生中一段重要的旅程,旅印期间,徐悲鸿与泰戈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的引荐下,徐悲鸿拜会了圣雄甘地,并为他创作了素描画像。同时印度也是徐悲鸿迸发创作灵感的福地,一大批经典之作在此完成,尤其是《愚公移山》,成为了用绘画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作品,在2011年重新开幕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愚公移山》被制作成巨幅石质浮雕高悬大厅,今天的艺术家们用新的方式传承着徐悲鸿先生的爱国情怀,震撼着每位观者的心。
据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徐悲鸿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国画、油画、素描加起来约有三千余幅左右,目前有一千二百幅藏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其余散落在民间。而徐悲鸿先生一生创作油画作品仅一百余幅,但其中竟有四十余幅在抗战期间不幸离奇丢失,成为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一大谜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百家讲坛》邀请书画鉴定专家吕立新,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六集《抗战岁月》,敬请收看。
07 往来千载
1942年,在外奔波数年的徐悲鸿从新加坡回到重庆,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并在云南、重庆等地举办画展。此后,由于常年劳累,积劳成疾,徐悲鸿因病住院长达半年,作品锐减。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普天同庆的胜利。抗战胜利后,与廖静文刚刚新婚的徐悲鸿,受邀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徐悲鸿在风云变幻、历史转折之时,坚定地站在了绝大多数人民的一边,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徐悲鸿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即是由徐悲鸿在政协会议上首倡并得到采纳的。1950年,徐悲鸿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全面主持和发展新中国的美术事业。
1953年,徐悲鸿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徐悲鸿的早逝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损失。徐悲鸿去世后,新中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和公祭仪式。1954年,徐悲鸿故居被改建为徐悲鸿纪念馆向公众开放,集中保存和展出他的作品,周恩来总理曾亲自题写“悲鸿故居”的扁额。现在,在北京和徐悲鸿的家乡江苏宜兴,都建有徐悲鸿纪念馆,供后人共同缅怀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大师虽然已逝,但他的作品与精神却永久流传。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空前繁荣,徐悲鸿的作品由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伪作赝品不绝于世。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欣赏和认识徐悲鸿的作品呢?
《百家讲坛》邀请书画鉴定专家吕立新,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七集《往来千载》。
资料预览图:
2.13 GB
300次浏览
演讲口才
25.6 GB
301次浏览
健康养生
2.73 GB
300次浏览
健康养生
22.2 GB
300次浏览
外语学习
20.3 GB
300次浏览
学习窍门
1.08 GB
301次浏览
股票讲座